当前位置:首页 >> 正文

多团队敏捷协作非常重要的五个原则

[ 日期:2023/1/10 ]

恒佳PMP培训中心

一谈到多团队敏捷协作,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规模化敏捷框架。而今天想聊的是抛开规模化敏捷框架,在多团队协作时需要关注的几个原则性问题。

1、目标对齐

既然背景是多团队的敏捷协作,那各个团队之间必定存在无法规避的协作关系,而实现高效协作的第一步就是目标对齐。

从根源出发明确业务目标,通过业务目标的拆解进一步定位到团队的具体目标。这个过程可以采用的工具很多,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OKR,而这也正是把OKR与敏捷结合起来,产生协同运作效果的关键。当然,除了OKR之外可以采用的工具也很多,而我们今天重点聊的并不是工具,而是要明确出来目标对齐是跨团队协作最基本的关注点。需要管理者、各团队负责人足够重视,并根据组织现状选择适合的目标管理方法,结合敏捷交付进行闭环管理。

2、透明规划

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透明规划。

透明规划指的是每个团队的规划都需要透明给其他团队,反过来说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了解其他团队的具体规划。规划是目标拆解之后更具体的产出,敏捷团队一般会采用滚动规划的方式进行管理。而这个规划要遵循动态调整的原则,不断演进。

在SAFe里的做法是逐层拆解待办事项列表,并通过PI Planning进行规划对齐。而在Less里干脆就只有一份Backlog,以实现透明性。

3、协调一致的节奏

多团队运作,一致的节奏非常关键。

节奏不一致会带来不必要的协作成本,甚至是不可预知的风险。假如A团队两周一个迭代,B团队三周一个迭代,那必定造成集成困难的问题,无价值的等待和额外的保护措施(比如Mock)不可避免。又假如A、B团队都是两周的迭代,但是A团队周一开始新迭代,B团队周二开始新迭代也避免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。

所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多团队对齐迭代节奏,并且要遵循固定的时间盒,如果发生无法按时交付的情况,也按照计划集成完成的部分,而不是为了遵循最初的计划而延长迭代周期。

4、跨团队层级的机制

团队级的运作机制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,Scrum框架、Kanban都是经过验证的敏捷方法。而除此之外多团队协作应该关注并固化跨团队层级的机制。

例如在多团队层级是不是要举行计划会,是每个迭代都有跨团队的计划还是多个迭代举行一次,是全员参与还是核心角色参加即可。每个团队有回顾机制不断改进和调整,多团队之间是否也需要,采用什么形式,谁来引导。这些问题都是跨团队层级的机制。而这也是很多团队在敏捷转型一段时间之后,认为自己团队敏捷运作已经很不错的情况下,产品的整体交付仍然达不到预期的原因之一。

较大规模或者复杂产品都会产生多团队协作,而跨团队层级是否有明确的机制非常关键。

5、共同认可的DoD

DoD的重要性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强调过多次,而跨团队层级也同样需要关注这个概念。

DoD是完成的定义,对多团队协作来说,也需要做充分的对齐。A团队的完成是不是符合B团队的期望,A团队的标准是不是能够被B团队所认可。在多团队协作过程中,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在计划阶段各团队已经做过对齐,而在交付阶段总有某个团队交付的内容并不达标,而一部分原因就是标准不统一。

所以,跨团队协作的DoD也需要经过充分讨论,并确保多方共识和认可。这是确保后续高效协作,避免无谓争执的有效手段。

以上五条就是多团队协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五个原则,希望可以给到读者一些启发,在多个敏捷团队协作过程中,思考清楚这五个原则,找到适合自己组织的机制并有效落实,必定为产品交付带来非常大的帮助!

PMP的报考所需条件如下:报名考生必须具备35小时以上项目管理PMBOK学习或培训经历,并出示相关证书复印件。
1.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的大学学历或以上者,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4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,并且,在申请之日前6年内,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36个月。(在计算项目管理月份时,所要求的36个月是不重叠的、单独的。)
2.不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大学学历或以上者,申请者在五大项目管理过程中至少具有7500小时的项目管理经验,并且,在申请之日前8年内,累计项目管理月数至少达60个月。

新版考纲将专注于以下三个新领域:

人 – 强调与有效领导项目团队相关的技能和活动;
过程 – 增强管理项目的技术领域;
业务环境 – 突出项目和组织战略之间的联系。
内容贯穿价值交付范围(包括预测、敏捷和混合的方法),分布在三个考试领域。新的PMP考试将继续使用《PMBOK指南-第六版》作为参考。

新版考试题目为180道题;
考试时间为230分钟;
题型将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,多选题将说明需选择几个正确选项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