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解PDCA戴明循环
你是一家车辆厂的老板,近期新开发的一款新车刚上市,你收到的不是期待的销量大涨的好消息,相反却是大量的质量问题的投诉。你非常重视,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分析问题原因,研究危机处理对策。会议形成了各部门的行动计划。你非常满意,说:各部门马上行动,散会。
两周过去了,没听到任何反馈,你找研发总裁问,上次开会,让你一周内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,怎么没有反馈,情况怎么样?他说,难啊,还没查到原因。你马上血上头:有困难,你到是说啊,我们可以调集其他资源来帮你啊。
为什么会这样?是因为研发总裁笨吗?是因为他领导力差吗?都不是,这是因为你的公司缺少一种叫做“PDCA循环”的管理文化。
1、什么是PDCA循环
PDCA循环,又称戴明循环。PDCA四个字母分别代表PLAN(计划),DO (实施),CHECK(验证),ADJUST (调整)。
戴明是一位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,成名于日本,在他的帮助下,丰田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,在福特汽车受到日本汽车冲击而内出血之时,戴明又将其长期坚持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美国产业,让他在美国本土也一举成名。他最影响世界质量管理认知的一句话是:高质量,不是来自基于结果的产品检验,而是来自基于过程的不断改善。他的这个理念,已经跳跃出质量管理的领域,广泛影响着企业管理,组织成长,个人发展和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。戴明的PDCA与其说是一种管理手段,不如说是一件“催人奋进”的法宝。
PDCA背后的理念是闭环。所有管理问题,都需要闭环。有了PD, 没有CA,半个戴明循环,没有关闭,就会一路泄露,损失巨大。这是多少公司的通病,这就是打水的竹篮。
回到我们最开始的案例。你的问题就是走了半个戴明环,只有计划和行动,没有检查反馈,更没有调整。如果用PDCA循环,你应该这么做。
2、四步运行PDCA循环
第一步:Plan(计划)
你的紧急会议,就是一次计划会议。计划先要用到我们之前讲过的WBS_分解工作内容。然后要考虑计划四要素:3W+1H (Who, What, When+ How),也就是流行的一句话: “Who do what by when and How ”, 就是“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”。还要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发给大家,实现可视化并定期跟踪。而不是口头布置完事儿。
口头布置危害极大。它就相当口头传播,口头传播方式信息损失最大。你看过当下非常火的节目《王牌对王牌》中有个有些叫“口口相传”的游戏,“王牌家族”沈腾,贾玲,华晨宇,关晓彤与嘉宾口头传递某电视剧的一个桥段,最后一个人接受到的信息,已经面目全非。事实告诉我们计划布置一定要书面化,可视化。
第二步:Do (实施)
实施,就是按照计划去做,这是让一个计划落地的过程,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过程。由于第一步做到位,就会任务分解清晰,责任到人,且有明确的时间要求,做起来就会心里十分有底。
第三步:Check(检查)
前面讲过PDCA的精髓就是闭环。C(检查)是完成闭环的关键一步。
就像最开始的案例,你任务交待出去了,他说好的,但却杳无音讯。你去问他的时候,他才告诉你,他不能按时完成。
PDCA的C就能帮你避免石沉大海,和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。一旦有了闭环,“跬步”,就可以被积累了。指示,确认,报告,反馈。这就是一个闭环。闭环一旦形成,就能不管大小,至少滚滚向前,不断循环迭代,质量才能螺旋上升。
企业常用的月度评审会,周例会,每日站会等,以月,周,日为单位的循环,都是很好的规律性PDCA。平时邮件收到别人的会议邀请,接受,拒绝或暂定都行,你好歹给个回信儿。
闭环的方法千万种。只要能闭上,就有90分。好的方法,比如PDCA,可以补上余下10分。不管领导交代了什么任务,跟他人承诺了什么事情,简单或者复杂,一定要给反馈。这种品质简称:靠谱。我喜欢罗胖说过的一句话: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实有回音。无论做人做事,坚持做这样一个靠谱的人。
第四步:Adjust (调整)
原本是Action,后来被后人改成更合理的adjust。A不是结束,而是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,制订相应的标准继续改进。继续改进,就是启动了下一个PDCA循环。迭代进步。就像我们一直推的项目执行gateprocess,就是把项目经理,主管工程师和各个合作部门一起做“戴明循环”产生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复盘出的改进点,变成项目执行的标准流程。
Gate process每更新一次,整个项目执行体系就滚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。把未解决的事情再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,这就会保证问题都会持续地被解决,运营效率会持续提高。而不会把要改进的事情从大做小,从小做没。
3、PDCA的三大误区需要防范
误区一:认为PDCA太low了,老掉牙了。
像我们开场的例子,不能完整运转完一个PDCA循环的例子太常见了,多少事情停留在P,D上,甚至停留在P上,更不用说要持续地运转PDCA不断迭代提升了。真正能做到PDCA循环的都是很有成就的高人。
这就好比,在草坪上踢足球,踢进了一个球就说“足球运动很简单”。殊不知中国足球再想打进世界杯,难度堪比你登上珠峰。
误区二:认为PDCA是质量管理的事儿。
是,PDCA起源于改善产品质量的目的。但现实中,PDCA适用于所有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搞好团队关系,合理利用每一分钟,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,提升个人展示技巧,提高项目管理能力,增强家庭幸福感,学会怎样搞对象,培养兴趣爱好,PDCA无事无处不显示出巨大威力。
误区三:认为PDCA只是出问题了才拿出来转一转
毫无疑问PDCA确是为了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一种方法。难道没出现问题就不需要PDCA了吗?错。如果一切进展顺利,或者大获成功,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道理。成功时我们需要酒桌尽兴宣泄,庆祝胜利,之后还需转动PDCA复盘提炼成功的经验,把它变成组织能力的提升。不能将PDCA的目光死死盯住“失败的教训”,也要关注“成功的经验”,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,成功绝不单单靠幸运。
4、PDCA的避坑法则
一号坑:在自己的超级弱项上不断PDCA效果不佳而让自己丧失自信。
你是一个擅长攻克技术难题的专家,因为性格内向,却要无休止地转动起练习沟通技巧的PDCA循环,却效果不佳。
避坑法则:发挥长板效应,基于长项开发“拓展方案”实现自我发展
既然沟通短板难以补长,还不如发挥自己长板,整理出一套“破解技术难题秘诀”的“拓展方案”。这种成功经验带来的认可,会让你内心充满欢乐。如果在运转PDCA时总是一味地寻找失败的原因,即使前景美好,在失败的巨大压力之下,你也会感到茫然无措。要知道,PDCA的循环过程并非只是追究失败的原因的过程,它同时也是分析成功经验的过程。你若能把发挥自己的强项成为PDCA的“突破口“,你的”拓展方案“与常规PDCA的“改善方案”一样美好,值得点赞。
二号坑:PDCA一定要从严重的问题触发
避坑法则: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儿,让你受到它给你的“启发”。这是启动PDCA循环的良好契机。之所以这样说,那是因为它让你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着的弱点。这种契机,用PDCA来说就相当于PDCA中的“C”。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弱点,为什么不尝试着立即纠正呢?
PDCA循环,是质量管理,项目管理,企业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。是PLAN(计划),DO (实施),CHECK(验证),ACTION (调整)的循环。发现一个问题,就可以启动一个PDCA循环,直到问题最终解决。这样一环接一环,大环套小环,不断升级迭代,阶梯式上升的PDCA循环,会让你个人和组织持续成长进步。
8月起,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(PMBOK指南)(第七版)》将成为中国大陆地区PMI认证考试参考资料。与上一版相比,《PMBOK指南(第七版)》有较大调整,首次提出了项目管理的 12 项原则和8个项目绩效域,构建了一个专注交付成果、更全面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。它将帮助从业者更好应对当下灵活多变的环境,选择正确的项目管理方法(预测型、敏捷或混合型)来完成工作交付价值。
《PMBOK指南(第七版)》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书籍已正式引入中国大陆地区,并将从2023年8月起,成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士(PMP)认证考试等PMI认证的考试参考资料之一。
新版考试题目为180道题;
考试时间为230分钟;
题型将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,多选题将说明需选择几个正确选项。